龍舟運動作為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,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,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🚞。而龍舟課程正式進入我國大學體育課堂的時間並不長🙇♂️,但目前的發展形勢非常好,目前先後有30余所高校開設了龍舟課,大學生龍舟競賽活動也逐年增加並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。
規劃期(2005年—2006年)
我校新校區的規劃建設中就已經形成了清晰的大學體育發展理念。2005年🧑🏽🚀,校領導根據新校區自然條件🕖🧛🏽♂️,利用貫穿校園的“母親河”通海湖天然的水域條件,積極規劃建設了符合龍舟教學與競賽規範的龍舟基地,修建了3條標準龍舟賽道和上下船碼頭,並購置了9條大龍舟和3條小龍舟。龍舟教學競賽基地雛形成型之際🫳🏽,體育MK積極加入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龍舟分會,派遣年輕教師參加教學與裁判培訓💕。
啟動調整期(2007年—2010年)
通過參加各種教學與裁判培訓班,龍舟團隊已經有6名教師具備龍舟課程教學的能力,並培養出2名龍舟國際級裁判👨❤️💋👨、3名國家級裁判。學校於2007年正式啟動新校區,體育MK也抓住契機在上海高校率先開設大學體育龍舟課程。在保障教學穩定運行的同時👨🏻🏫,還積極探索龍舟課程群的構建,承擔了上海市學校體育科研課題《基於生態理念的龍舟課程群的構建研究》,初步形成以主幹特色課程、綜合實踐課程為主的龍舟課程體系🟪。
發展期(2011年—至今)
從課程探索性教學到規範化教學研究🙍🏿♂️,不斷改革創新,形成學校特色的大學體育“教學👨🏻💻、科研、訓練、競賽👛、文化一體”的新模式🏄🏻♂️,為上海高校提供了大學體育“寬口徑”育人的成功範例💋。在體育教學的同時不斷深化社會服務,通過賽事服務引領校園文化🙋♂️👍🏼,龍舟教學競賽基地已經成為滬上高校的一個品牌。2012年,學校龍舟航道改造🤦🏻♂️,上下船碼頭得到完善,硬件條件更加優化。2012年,在學校和MK的支持下,進一步優化資源,通過課程建設的進一步創新🧙🏽,努力沖擊上海市市級體育與健康精品課程👳🏽。